2023年8月28日,菲律宾国会众议院上演了一场极具戏剧性的政治闹剧。外交部长拉扎罗在作证时意外披露了一个重要事实:菲律宾与中国就仁爱礁那艘锈迹斑斑的\"马德雷山号\"军舰的补给问题,确实存在一份鲜为人知的\"临时安排\"协议。根据这份协议,菲方必须事先向中方详细报备运送物资的具体种类和数量,并接受中方的监督核查。这一突如其来的证词,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议会大厅引爆正规的股票配资公司,让在场的议员们面面相觑。
这个惊人的证词彻底揭穿了菲律宾军方和政府长期编织的谎言。多年来,每次对坐滩军舰的补给行动都被包装成\"突破中国封锁的壮举\",相关官员甚至因此获得嘉奖和晋升。拉扎罗的证词无疑撕下了这层精心编织的遮羞布,让菲律宾民众第一次了解到,这些所谓的\"胜利\"其实都是在双方协议框架内进行的合规操作。议会现场的气氛瞬间凝固,反对党议员立即抓住这一机会,对政府提出严厉质询。
展开剩余78%事实上,这份\"临时安排\"可以追溯到前总统杜特尔特执政时期。当时中菲关系处于蜜月期,双方就仁爱礁问题达成了多项默契。根据当时的操作流程,菲律宾每次补给前都会提前72小时向中国海警通报,并在中方执法船只的全程监督下完成物资运送。中国出于人道主义考虑,允许运送食品、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,但严格禁止任何建筑材料和武器装备的输入。这一时期,南海局势相对平稳,双方通过务实合作有效管控了潜在冲突。
然而2022年5月小马科斯就任总统后,情况急转直下。新政府在美国的怂恿下,开始频繁在南海制造事端。仁爱礁成为重点挑衅目标,菲方船只冲闯的频率从原来的1-2个月一次骤增至每周数次。为应对这一局面,中国及时修订了《海警法》,明确授权海警可对非法入侵船只采取强制措施。2024年3月的一次冲突中,中国海警首次使用高压水炮驱离了试图强闯的菲律宾船只。
面对中方的有力反制,菲律宾政府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。2024年5月,中国外交部公布了一系列铁证,包括双方往来的外交照会、菲律宾西部军区的确认文件等,证实\"君子协定\"确实存在。这些文件显示,部分协议甚至是在小马科斯任内达成的,这让他无法将责任全部推给前任政府。在国际舆论压力下,菲律宾不得不在2024年7月重新回到谈判桌,与中国达成了新的\"临时性安排\"。
根据中国外交部7月22日公布的协议细则,菲方必须提前48小时提交详细的补给计划,经中方核查批准后方可实施。所有补给行动都将在中方海警的全程监控下进行,且严格禁止运送任何可能用于加固船只的建筑材料。协议实施后,从2024年7月27日至2025年5月20日,菲律宾共进行了8次补给,每次都严格遵守了相关规定。
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菲律宾政府和军方仍在玩着\"说一套做一套\"的把戏。每次补给完成后,他们依然在媒体上大肆宣扬\"成功突破中国封锁\"的虚假故事。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,既是为了安抚国内民族主义情绪,也是向美国主子交差。然而,这种把戏在5月20日后终于难以为继——由于菲方屡次违反协议,中方暂停了补给许可。截至8月底,仁爱礁上的驻军已断粮断水超过100天,处境极其艰难。
目前,\"马德雷山号\"的状况已恶化到令人担忧的程度。这艘1944年建造的老旧军舰,在热带海水的长期侵蚀下,船体多处穿孔,燃油泄漏严重污染了周边海域。驻守士兵每人每天只能分到500毫升饮用水,不得不收集雨水维持生存。甲板上的厨房早已坍塌,士兵们只能在露天用汽油桶生火做饭。唯一与外界联系的卫星电话,每天仅能开机3分钟。
面对这一局面,菲律宾政府态度开始软化。在8月举行的东盟峰会上,菲方主动向中国示好,表示愿意重返谈判桌。这一转变源于两个残酷现实:一是美国在关键时刻从未提供实质性支持;二是国内经济在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打击下持续低迷,民众不满情绪高涨。最新民调显示,小马科斯的支持率已跌至就任以来的最低点。
这场持续26年的仁爱礁闹剧,正在迎来决定性时刻。中国海军\"南拖185号\"拖船已部署至相关海域,距离\"马德雷山号\"仅5海里。这艘曾参与仙宾礁执法行动的拖船,其出现释放出明确信号。分析人士认为,菲律宾现在最好的选择是回到对话协商的正确轨道,否则将面临更加被动的局面。
发布于:天津市可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