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财经上海6月16日电 六月的上海,细雨如织。6月14日下午,上海大光明电影院的门前蜿蜒起一条长龙配资吧官网最新信息,影迷们撑着伞在雨中耐心等待,只为在电影节纪念票根上敲下一枚专属印章。其中有位“00后”影迷手握近20张电影票,并且表示其下周还要看一场“马拉松”式放映的大卫·林奇作品,需连续观影近7小时。影院里同样人山人海,大厅被影迷挤到水泄不通。
6月14日下午大光明电影院(李一帆摄)
这是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(以下简称“上影节”)的第一个周末——这列雨中敲章的队伍,成为这场盛事火热开场的真实写照。
430部影片、49部首映、73%满座率
2025年上影节于6月13日正式开幕,将于6月22日结束。开幕仅三天时间,其火爆程度已创下多项新纪录。
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,本届上影节共收到来自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00余部报名影片,最终精选71个国家的430余部作品进行展映,其中包括38部全球首映、8部国际首映及3部亚洲首映。开票首日仅8小时便售出43万张电影票,73%的场次宣告满座,创历史新高,其中三成购票用户为外地影迷。
金爵奖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影片尚未揭晓,但观影门票已在开票26秒内售罄,影迷们戏称这是“用信任兑换的光影盲盒”。
展映形式的创新也点燃了观众热情。新增的“置身扩影”单元首次引入VR作品,让观众通过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,在《石像往事》中体验360度沉浸叙事;“影像无限”单元则打破传统边界,将日本虚拟歌手Ado的演唱会电影与平克·弗洛伊德的音乐会纪录片搬进影院,使银幕化身为舞台,其中后者的四场排片已全部售罄。
新华财经在现场看到,上海影城SHO上周末(6月14日至15日)30场电影排片中,几乎场场满座,仅有2场电影未售罄;即便在本周工作日,售罄率也高达70%。“客流量远高于平时,平时工作日有些电影购票人数只有个位数。”现场工作人员透露。
上海影城SHO排片表,红色为满座(李一帆摄)
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上影节最火热的电影之一——由陈可辛执导,章子怡、易烊千玺主演的《酱园弄·悬案》。作为特别场次,上海影城SHO将《酱园弄·悬案》6月14日的首映礼安排在了能容纳千人的杜比剧场,票价分499元和699元两档,远高于普通商业片几十元的定价。但6月9日在淘票票和猫眼双平台开票后,即刻售罄,一票难求,最终以57万元刷新了“上海首映”电影的票房纪录。
以朵云轩杜比影城为代表的体量较小、排片较少的影院,上周末也有70%的电影场次售罄,本周工作日的电影场次售罄比例达到约四成。
影院之外的衍生消费也格外火热,Manner咖啡设计的5万个上影节限量主题咖啡杯上线即告售罄;光明乳业推出联名款牛奶包装,消费者扫描包装码可抽取限量电影票,单轮活动即送出800张;文创产品今年创新升级,推出多个“致敬大师”系列专题产品,全品类数量较往年翻倍,徽章、帆布袋、冰箱贴等周边产品成为影迷争相收藏的纪念品。
上海电影节官方文创店(李一帆摄)
“票根经济”盘活淡季流量
除影片和IP周边外,电影节的能量也溢出影院,转化为拉动城市消费的强劲引擎。
“票根经济”成为今年最大亮点。各区推出花式活动角逐“留量”,观众凭电影票可兑换餐饮折扣、景点门票及文创礼品。
普陀区推出“一张票根免费坐苏州河游船”,凭未来影院票根可兑换乐享船票一张,凭上影节票根可享游船85折优惠。松江区让票根秒变“特权卡”,景区免费与折扣齐飞、酒店住宿折上折、文化场馆艺术体验免费解锁、多个商圈吃喝玩乐享折扣。虹口区规划多条影视综City Walk路线,例如文化历史路线“多伦路(《何以笙箫默》)——余庆坊(《完美关系》)—长春路(《爱的二八定律》)——长春旅馆(《爱的二八定律》)—长春公寓(《交换人生》)——四川北路(《好人合算》)”,还有现代高楼路线、老上海路线等。
各大平台和商户也不遑多让。美团推出“看电影·恰上海”活动,上线“赶场套餐”美食地图,标注影院周边餐馆并联合30余家商户提供专属优惠,发放1500万元的美食红包;滴滴出行为影迷提供60元打车权益,往返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影院观影享6折。
例如,醉辉皇(朵云轩店)推出三款“电影节快乐观影套餐”,观众持票根即可购买。星巴克推出免费升杯活动,凭票根购买任意一杯指定手工调制饮品可以免费升杯。
星巴克升杯活动(李一帆摄)
淘麦携手上海影城SHO推出上影节打卡地图,集徽章可兑换影视周边。短短三天时间,不少影迷已经手捧淘麦打卡地图和首届“上海影迷节”打卡手册,完成了“Movie Walk”,集满了所有纪念印章和商铺印章。
携程联合上影节推出“帧藏上海”主题包车巡礼线路,串联《好东西》取景地东渡蛙城、乌中市集、国泰电影院、大人汽水、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、外滩18号、摩登天空瑞虹天地月亮湾店,还有《小时代》等热门影视剧同款打卡路线,吸引游客循着电影地图探索城市。
还有百联股份、华润万象生活、地产集团、陆家嘴集团等,旗下商场均推出了“票根活动”。
这种消费联动并非偶然。去年年初,电视剧《繁花》带来空前的周边消费热潮,从排骨年糕、上海泡饭到和平饭店、苔圣园,再到宝总同款西装、玲子同款耳环……不少商家都吃到满满红利。以一部剧、一场电影带火一座城、一条街、一众美食、一圈周边,已成为影视业的常见操作模式。
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,大型演出的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的拉动比例达到1:4.8。大麦网数据显示,2024年观看演出的观众中,83%会规划与演出相关的旅游动线。
有业内人士透露,相比暑期,6月是旅游淡季,上影节的活动可谓正当其时,拉动了消费增长,给不少门店带来了人气。
“票根经济通过消除消费场景间的壁垒、拓展价值链,能够在扩大服务消费规模的同时,实现消费品质的升级迭代。”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艳芳表示。
跨越120年的“电影之城”
2024年,上海市发布《上海市电影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4—2026年)》,提出要实施电影精品工程、做强上海国际电影节、创新“电影+”业态,打造“电影之城”。
今年适逢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、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。上影节进行的一系列IP化运营活动,让影迷看到了打开上海、打开中国电影产业的另一种方式。
从福州路青莲阁茶楼首次放映“西洋影戏”,到邬达克设计的大光明影院成为“远东第一影院”;从弄堂露天片场依靠自然光的简陋创作,到电通公司研制国产“三友式”录音机打破技术垄断——上海始终在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进程中“敢为人先”。
1905年,中国第一部电影《定军山》在上海诞生;上世纪30年代,全国233家影院中,上海独占53家,催生了《渔光曲》连映84天、《一江春水向东流》连映3个月的票房神话。
这种势能在今天迸发出更磅礴的能量。近年来,上海电影市场领跑全国,电影票房、放映场次、观影人次、影院数量、银幕数量、座位数量等各项市场数据多年保持全国城市第一,出品了多部如《奇迹·笨小孩》《攀登者》《人生大事》《长安三万里》《万里归途》《无名》《长空之王》《孤注一掷》等精品力作。
2024年,上海出品电影占全国国产片票房总量的五分之一,13部票房过亿影片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,《长安三万里》《人生大事》等作品横扫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、华表奖等12项大奖,形成“佳作井喷、票房领跑”的“上海现象”。
而《好东西》凭借7.21亿元票房成为小成本逆袭范本,其成功背后正是上海首创的“全流程服务体系”。“从组建服务专班、提供创作空间、协调剧组勘景,到牵头统筹各方、协同保障宣传、创新地推活动、做强特色点映、激发口碑破圈,我们全流程、全链条深度参与。”上海市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刘祎呐说。
除了刚刚为本届上影节开幕的《酱园弄·悬案》外,今年暑期档还有多部“上海出品”电影即将上映,包括《刺杀小说家2》《浪浪山小妖怪》《分手清单》等。
1993年配资吧官网最新信息,上海国际电影节应运而生,首届仅有16家展商参与。而三十二年后的今天,上影节已成为世界十大电影节之一,费穆的《小城之春》、蔡楚生的《新女性》、大卫·里恩的《相见恨晚》共同入选“和合共生:中外电影的百年共振”特别单元。这是上海“电影之城”的成长轨迹,也是中国电影产业正在经历的质变过程。
可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